欧洲留学生遭遇“就业难” 纷纷回国找工作
欧洲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失业率,连续14个月攀升,攀升至11.2%的历史最高水平。6月份失业人口达1780万人,是欧元区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在欧元区每况愈下的经济环境中,连本地人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更何况外来人员了。欧元区各国的中国留学生,发现在经济低迷的"重灾区"西班牙,"一工难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因为无法更换到合法的"扎根"身份,无奈踏上回国之路。
西班牙
失业率:24.8%热门专业遇冷高学历更难找活
欧元区内,失业率最高的国家是经济状况持续恶化的西班牙。去年年底,当地失业率便已升至欧元区失业率均值的两倍;今年6月份已达24.8%,创历史新高。
2011年开始,大批在西班牙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因为经济危机影响而无法就业,开始放弃原先出国前的海外发展计划,选择回国。这批留学生中,大部分一是因为工作难求,二是因为西班牙的移民政策开始紧缩,留学生的身份难以更换合法的扎根身份。
就读于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建筑系的小周告诉记者,他学的这个专业本是很好找工作的,可这几年经济危机,西班牙建筑业日渐低迷。同学们纷纷回国发展。
另据西班牙《欧华报》报道,西班牙的中国留学生圈中有个奇怪的现象——“学历越高,反而越难找到工作”。越来越多的高学历留学生,由于不愿从事低端的工作,而又无法因为工作合同问题更换西班牙合法的身份,使得他们无法在当地继续发展。
一位在西班牙攻读建筑硕士的中国学生,不仅他本人打算回国,连其导师也计划着在中国开展业务。
希腊
失业率:22.5%中国留学生少毕业后基本回国
欧元区中,民众失业情况紧跟西班牙的是希腊,这两个国家超过半数的年轻人都处于失业状态。希腊统计局数据显示,希腊失业率6月份达到了 22.5%,希腊副财长此前警告说,希腊的现金储备正在枯竭,且希腊需要在8月份支付一笔32亿欧元的债券。越来越迷惘的经济前景,让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陷 入愈加严酷的失业危机中。
法晚记者连线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使馆文化处的陈女士表示,相比其他欧盟国家,在希腊留学的中国学生要少得多,毕业后他们基本上都会选择回国工作,因此欧债危机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陈女士说,中国留学生在希腊勤工俭学的工作,以当汉语老师为主,这与当地人不断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有关。虽然希腊在欧债危机中第一个倒下,民众深陷经济衰退之苦,但当地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似乎并未被这场危机所浇灭。
面对希腊人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中国留学生一般利用课余时间教汉语,既可补贴生活费,又满足了当地市场的需求。
意大利
失业率:10.8%本地求职者优先留学生“碰钉子”
与西班牙、希腊同处南欧的意大利也是“重灾区”,6月失业率升至10.8%,失业人数增加至279万人,是2004年来的最高水平。
据意大利华文媒体报道,因意大利国内的失业率不断高企,连意大利本国赴海外留学的人员都惧怕回国,更别说在意大利留学的外国学生了,许多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纷纷转往德国等经济稳定的地区找工作,或者回自己国家发展。
小姜正在意大利留学,就读传播与媒体文化专业。他告诉法晚记者,如今外国人在意大利找工作越来越困难,常常受到强烈的本土保护主义的影响,就业时遭受“本地求职者优先”的不公待遇。
这种现象在意大利的一些南部城市尤为明显。因此,中国留学生一般会选择去中国人开的公司求职,或者干脆回国发展。
但对于大多数同时掌握意大利语和英语的中国留学生来说,在找一些翻译类的工作时仍然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另一位留学生日鹏就比较乐观地认为,当地人一般只会说意大利语,而许多跨国企业往往需要多语言人才,这给中国留学生留出了一些就业空间。
法国
失业率:接近10%工作签证收紧就业更难
在欧元区另一个主要经济体法国,失业人口已连续14个月攀升。截至6月底,失业人数达到294万人,创下1999年8月以来历史新高,目前失业率已经接近10%。
高失业率的阴霾笼罩着巴黎这一浪漫之都,许多公司公开缩减了雇佣计划,使欲求职的本地学生和留学生们面临艰难的就业环境。
在法留学的中国学生小萌对此深有感触,她告诉法晚记者,法国的失业情况在欧债危机冲击下愈演愈烈,法国政府对非欧盟成员国的外国人员工作签证的 发放政策也开始收紧,不发或延迟发放,一位留法的中国研究生就因为迟迟没拿下签证,而公司也不愿再等,她只能放弃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此外,她说,中国留学生在法国找兼职本来就比较困难,一般只有中餐馆、华人旅行社这样有中国背景的地方喜欢招中国留学生,而经济衰退使许多华人生意受影响,经营惨淡。
不过,小萌还是很幸运地在一家中国餐馆找了份零工。这家餐馆以前要请4个留学生,现在只能请2个。
德国
失业率:6.8%留学生想留德得找个高薪单位
一直被视作欧洲经济引擎的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也难独善其身,7月的失业人口总数不降反升,达到287.6万,失业率升至6.8%。
据德国媒体报道,中国人在德国就业受到的冲击较当地人更大,其中以留学生最为典型。一些德国企业不是裁员,就是大幅削减招聘规模,中国留学生的工作机会日益稀缺。
而根据当地相关规定,外国留学生在德国如果想要拿到工作签证,年薪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额。
“拿不到工作签证,公司就不会给签合同,那我们就还要继续找别的工作。”留学生小鹭对本报记者无奈地说。
专家建议:留学生海外找工作有“技巧”
留学生在上学期间,平时应多注意学校贴出的各种招聘信息,和教授处理好关系,这样能更容易得到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机会。
此外,国外的企业在选择用人时,更倾向于那些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因此学生在毕业前一定要丰富实习经验。
有的国外公司会希望派一些人员到中国的办事处来工作,而中国的留学生寻找这类的实习或者工作就会相对有优势。
此外中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如华为、联想、海尔,在国外都有自己的办事处,留学生们可在国外应聘一些中国企业办事处的工作,这样往往会比直接回国找工作更容易。
海归找工作不敢说伯克利背景 名牌海归不如普通高校生
“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理想。一方面,毕业生数量多,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近年来经济形势不佳,提供职位的企业比往年要少。从目前来看,今年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和就业率都比往年要低不少。”杭州市人才服务局的有关负责人谈起今年的就业形势不无担忧。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创历史新高。很多名校毕业生,甚至海归的名校毕业生,找工作也很难。
“伯克利博士,为什么来?”
30岁的洁妮(化名)去年从美国名校伯克利大学社会学博士毕业后,放弃了美国工作的机会,一心回杭州找工作。回国前,她对工作充满了信心,可现实远比她预期的要艰难。
洁妮从小就很出色,本科在中山大学就读期间不仅成绩优异,还在系学生会担任过副主席。大学毕业后,很容易就申请到了伯克利大学的硕士,还申请到学校的全额奖学金。因为成绩好,她一路就念到了博士。她对自己回杭州找工作非常有自信。
一开始,她只锁定杭州的大型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在杭州的分公司。她投出去的简历,大部分都石沉大海。仅有的几次面试,虽然她自我感觉还不错,可是后来也没有了下文。
半年后,她决定放低姿态,开始到一些中小企业寻找机会。这一回,她得到的面试机会渐渐多了起来。可是,她不断地被询问:“你这样的学历为什么会 选择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尽管她极力解释,自己希望寻找合适的平台,只要能得到成长,并不介意平台的大小。最终,她也没有得到任何工作机会。
有一个公司的HR偷偷告诉她:“其实不是你的问题,只不过我们这样的企业没有招过你这种级别的新职员。你没有工作经验,给你普通的职位好像不合 适,但是给你高一点的职位,又怕你应付不来。该给你什么样的待遇,我们也很为难。还有,我们觉得不太留得住你。说不定,哪天有合适的机会,你就会跳槽 的。”
海归找工作受挫,并非个例
洁妮并不是个例。她在伯克利的中国同学里,不少也在求职和工作中遭遇了打击。他们认为,很多企业对名校海归生的期望值过高,觉得他们出过国、上 过名校,能力就应该比别人强。实际上,对他们来说,适应期还没过,加上所做的都是基础、琐碎的工作,不免在工作中产生心理落差。还有不少海归在求职时也有 过高的期望,难免“高不成、低不就”,甚至比一般的高校本科毕业生更难就业。
当洁妮发现自己曾经申请过的工作职位,宁可招收普通高校的应届本科生也不给自己机会的时候,她觉得应该转变思路了。“不是我们愿意放低姿态就可以的,还是要找合适的岗位。”
两个月前,洁妮开始转战上海、香港和北京寻找新机会。近日,她在IBM上海分公司得到了一个职位,虽然不能呆在父母身边,但是总算有了一个还不错的职位。
在杭州一家中型企业担任人力资源总监的王小姐表示,今年就业季,她也很头疼。像洁妮这样的“名校海归”,特别是非技术类专业的学生,不在少数。 公司虽然觉得综合素质不错,但也有顾虑,担心公司成为这些学生的“临时落脚地点”,怕他们积累了一定人脉就迅速离开,因此才存在不“敢”收的情况。但她表 示,对于名校学生来说,学历是显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因此大可不必遮遮掩掩,或有什么心理负担。只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制订好规划目标、让公司了解他 们的诚意,求职空间会更加宽广。她也建议,海归不妨到有外资背景的企业或者外企在中国的办事处多看看,他们在这些企业更受青睐。
近六成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 成功还在于实力
英国“海归”硕士小亮(化名)求职遭到11连败,留学归来找工作这么难?连日来问题在网上发酵,也在读者中引发讨论。留学瑞士的90后女孩野宝露选择先做打工妹、11年前弃编制留学的长春“老海归”吕成武已小有成就,相似的是,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都认识到“脚踏实地才是根本”。
小亮的经历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比例多少?留学多年为何要选择回国就业?回国就业该如何摆正心态?昨天,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留学现状
“海归”人数以每年45%速度增长
为了解长春留学市场现状,昨日记者采访了位于西安大路上的一家经营15年的大型留学机构,该机构负责欧洲、美洲、澳洲等30多个国家出国留学业 务。“每年五六月份会有很多学生及家长来询问出国留学事宜。”负责人梁晶女士介绍,这些人中,初中、高中、大学的都有,但约85%的咨询对象是高中生及家 长。
“家长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能为孩子出国申请哪些学校?这些学校相比较哪一个更好?一年学费生活费需要多少?学校会不会推荐就业?”梁晶说, 一到中高考前就会非常忙碌,因为一年要送出去几十甚至上百个孩子出国留学,这些学生中不乏自身很优秀的,但大多数学生是高考成绩不理想,想换个学习环境。
昨天,记者还在吉林省 人才交流开发中心获悉:根据教育部数据,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近40万人,近年“海归”人数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其中自费留学占90%。与 2011年度比,出国留学人数和回国人数都有增加。这份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留学生返流人数已达23.03万人次,2006年至2012年中国留学生 累计回国人数达104.87万人次。
“根据这组数据计算,2012年近六成中国留学生在学业结束后选择了回国就业。”省人才交流开发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虽然他没有掌握长春市的 具体数据,但根据我省开展的多场各种形式招聘会来判定,“海归”求职者比以前势必有所增加。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99万,比去年增加 19万人,而招聘岗位比往年下降15%。“海归”不只互相竞争,还和国内高校毕业生“厮杀”。
返流分析
盲目出国留学生含金量下降
为什么这么多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
“当初选择出国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八成以上都有过移民国外的想法。但通过几年留学,体会到移民或留在国外长期工作不那么容易。而且,现在 很多国家逐渐开始更加严格地限制移民。”梁晶说,一般普通交流形式或者读取本科、硕士的留学,基本签证日期都是根据课业来定。拿到毕业证,很难再续签。
对于“海归”返流,北京市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朝忠认为,现在,有几种原因。其中国外就业市场不比国内市场更令人看好,也是原因之一。
“出国留学分两种,一种是孩子本身很优秀,在学校期间通过自身努力申请到了国外的留学机会,留学期间,也会形成属于自己的职业以及人生规划。我 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时候出国很不容易,都是各学校、单位推荐出去的优秀人才。”朝忠说,“现在出国留学的机会比以前多多了。一些孩子 学习成绩一般,考上国内名牌大学难度大,家里又比较富裕,选择出国,这样的孩子往往自我学习和自理能力比较差,父母想通过出国留学的机会使其镀金。”为什 么现在留学生返流的现象这么严重?朝忠认为,第二个因素占了主要原因,盲目出国孩子越来越多,留学生的含金量在下降,缺乏人生规划、职业规划,“这样的孩 子在国内没有良好的教学定位,在国外怎么会有较大改变呢?”
求职就业
优势取决于自身
“每年都会碰到适应不了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待不到一年就中途回来的留学生。”梁晶表示,很多国外学校招生时会说,毕业后会负责推荐实习或向 工作单位写推荐信,但这一般只限于少数精英,大多数人还是不要太依赖于这个,多数留学生最后就业还是要靠自己。“现在很多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就是因为国 外就业市场与国内一样竞争激烈,而且很多孩子无法适应国外生存环境,觉得还是回国发展更舒服,不但离家近,而且自身比较有优势,这种优势还得取决于留学生 自身的深造能力。”梁晶说。
朝忠认为,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人才的需要都求贤若渴,所以在国外能获得良好求职位置的留学生在国内一样也能获得好的职位,反之亦然。时下, 很多留学生到了国外常常止步于华语圈内,其语言优势甚至不如国内高校语言专业的学生,所以留学优势并没有得以体现。如果他们的留学优势无法大大高于国内毕 业的高校学生,那在平等就业面前,“留学”这顶“帽子”的存在毫无意义。
国内学生更接地气
“在面试时,我不认为留学生比国内毕业的大学生有优势,在就业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我们看的是能力和工作经验。”长春某大型国企人力资源部部长李 泽名坦言,对于国内的大学,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员都比较了解,可以进行比较,但对于国外的大学,除了一些特别有名的学校,像哈佛、剑桥,其他的学校什么 样、什么专业好,他们并不了解,所以在招聘人才时,更愿意与国内毕业的学生进行交流。
“我们每年都会碰到几个留学生应聘,但他们入职率并不高。原因很多,比如专业不符合招聘要求、没工作经验、理论知识充足但动手能力差等。”李泽 名说,也有他们很中意的留学生,但在薪资待遇上达不成一致导致求职失败。 “我们企业里现在也有留学生,有的干得很出色,是企业的中流砥柱,他们刚来企业 时都愿意从基层做起,现在不仅有能力有经验,而且他们脑子里有很先进的经验架构,这是国内企业比较需要的,但这样的员工很容易跳槽,因为很多企业都需 要。”李泽名说,留学生与国内大学生各有优势,总体来讲,很多企业喜欢国内一些一流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这里面存在着文化、经济水平、发展方向一些隐藏因 素,很多国内大学生确实要更接地气。
南京海归女吐槽应聘经历:遭遇7类“奇葩公司”
近日,在一众学生埋头找工作的同时,南京姑娘姚璐(化名)的一篇文章,似乎成了他们的“强心针”。如今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的她,把自己两年前面试时经历的各类奇葩公司写出,并提醒毕业生们,找工作要低姿态,但并不等于放弃自身权益。
30岁的姚璐告诉记者,她是在国外读的本科,之后留下来工作了一两年,从事财务工作。因为准备结婚,2010年底回到南京,开始着手找工作。简历投了100多份,面试了十几家,同时也“遭遇了各种奇葩”。她将各种公司分成了七种类型:
直截了当型:几家企业的HR都很关心生孩子的问题。一家企业让她保证,“5年内不要小孩”,还有一家企业举了三四个入职就怀孕的员工的例子。
画饼型:“喜欢开空头支票,面试时大谈发展空间、股份等等”。而一问工资,对方则给出了一个令她“崩溃”的数字。
兜花园型:这种公司和“画饼型”公司有点相似,但是估计公司情况比较差,老板自己都不好意思“忽悠”了。只好岔开话题,同时也没法给出薪水的具体数字。
苦情戏型:一般这招都是女老板用的。大吐苦水、谈生活艰辛、竞争激烈,听得姚璐都想掉眼泪时,对方峰回路转来了一句,“先进来好好干,我们公司对待员工就像对待家人一样”,同样避而不提工资待遇。
洗脑型:大谈年轻人不要只看薪水;不要太在意第一份工作的薪水;年轻人要学会放低姿态,学会蹲着做人……
打压型:这种面试官一般都是经理级的,把应聘者的简历批得一钱不值。最后表示,“给你一个机会,但待遇不可能好。”
欺负老实人型:不签试用期合同,或者在员工试用期只开最低薪水。
对于姚璐的吐槽,不少人表示,“精辟”“全面”“感同身受”。也有人提出异议,“与其抱怨一通,不如踏实干活儿。”
看过各种支持、质疑或指责,姚璐解释,“单位考虑应聘者结婚、生子的问题能理解,但不能让员工做出‘保证’;此外,关于试用期的工资、时间、保险等内容,劳动法都有规定,公司不能‘打擦边球’。”
在姚璐看来,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但这不意味着毕业生在应聘时,要眼高手低,只是她觉得,毕业生要低姿态,并不等于放弃自身权益。